
【達人講堂】「觸.形.思 國內外觸覺藝術之展示教育與案例研究」專題演講 - 雕塑系
發布日期:2022.12.02 | 發布單位:學務處
姓名:趙欣怡
簡歷:
臺灣非視覺美學教育協會創辦人兼理事長
新竹市立美術館視覺藝術展覽類諮詢委員
中華高等障礙教育暨障礙會理事
國立臺灣美術館副研究員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博士後研究
演講目的及內容:
雕塑是具有視覺及觸覺要素的藝術,視障者剛好缺乏視覺能力,只能用觸覺來體驗雕塑作品。在這個允許觸摸雕塑作品的展覽,除了台日間視障者、藝術家及研究者的交流之外,我們也期待雕塑系學生或其他藝術創作類的學生,能對這一個領域有所接處與了解,或許能更接近人類感知的本質,能刺激學生創作產生更大的能量。配合這次「用手去看見世界2022」展覽特別邀國內對非視覺美學教育專業的趙欣怡博士前來做專題演講,除了聽講學生可以獲得平時不會注意的視覺與觸覺的議題,也希望可以激起聽講者對這個議題的省思。
執行成效:
2016年我們在袖珍雕塑展中試著辦了一個手可以觸碰的展區來呼應用手看的展覽,也邀了視障協會的朋友來觀賞,這次比較正式,國際展覽廳中陳列了數十件各式展品,有來自雕塑家的雕塑,可以觸摸的繪本、視障學生在陶塑工作坊的作品等,意義重大,因為這個來自日本的企劃或許這個主題是第一次在台藝大正式展開,吸引了啟明學校的老師帶學生多次前來、日本大學入試中心的視障教授南谷和範自行搭機前來觀賞、台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的吳純慧教授也帶她的視障碩士生前來,大葉大學的參展藝術家8人、兩位日本的主持教授武未裕子和古屋祥子也先後搭機來台到了會場也到台灣各地訪問調查研究。
1.透過這次趙欣怡教授在介紹,在台灣觸覺藝術教育中,基金會在努力推從展場友善設計計畫,不管是在外面大型的美術館,提供便捷的觀賞環境可以讓各樣的人都可以僅距離的進到美術氛圍中。透過藝術表現、空間認知、口述以及感官觸發,讓視障生可以更靠近藝術。
2.再觀賞作品時,一般來說;作品與觀眾的距離是受到一定距離的限制,確保作品安危以及財產觸覺觀眾的不利之處, 這樣的情況常常使視障生們對於美術館怯步。而雕塑系主動框架打破,建立所有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觀看這個世界,更加大膽地去挑戰每隔距離的關係。
|
![]() |
大合照 | 講者進行專題演講 |
|
![]() |
講者進行專題演講 | 「用手去看見世界2022」展覽實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