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活動花絮> 【研究計畫】古蹟壁畫表面矩陣式水分監測系統開發計畫(一)

活動花絮

【研究計畫】古蹟壁畫表面矩陣式水分監測系統開發計畫(一)

發布日期:2022.10.11 | 發布單位:文物維護研究中心

古蹟壁畫表面矩陣式水分監測系統開發計畫(一)

本計畫為第一期(2022)研究開發計畫,主要以文化資產之古蹟傳統灰作壁畫之表面濕度為主要監測儀器設備之開發(包含軟體、硬體)。需要進行灰作壁畫之水分監測主要因臺灣環境氣候有超過70%RH的年平均濕度,以及急遽變化的海島型氣象狀況。而臺灣傳統建築壁體多為以孔隙性材料構成,如磚瓦材料、傳統灰漿、水泥砂漿,而壁體與水分(來自空氣、下降水、上升水氣)接觸後,水將透過細小孔隙在壁體內部移動(毛細作用與電位),如壁體內部含有可溶鹽,其將會被水份攜帶至壁體表面,水分蒸發後,可溶鹽會殘留於壁體表面,使壁體表面產生白華結晶現象,並且造成壁畫持續性與嚴重性的損壞。而傳統灰作壁畫最為嚴重的鹽害問題(俗稱壁癌),其產生的主因有水分的提供和可溶性鹽的存在。所以監測壁畫的水分是很重要的研究議題,並且為世界各國皆有之共同問題。

 

本次第一期研究以臺灣古蹟裝飾藝術之傳統灰作壁畫表面濕度的監測,所以將採用試驗體樣本(砌磚、灰作)進行數據取樣,再經由統計分析(R語言)程式,瞭解其所獲得的數據有效性。

如何檢測傳統灰作壁畫是文化資產的預防性保存(preventive conservation)工作,藉由臺灣具有位電機開發能力的知能,後續可擴展為國內與國際市場之產業市場發展可能性,可作為開發臺灣文化資產數位化的能力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