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綢路之古長安與敦煌壁畫藝術探討
發布日期:2015.10.14 | 發布單位:國際處
本次書畫藝術學系海外研修課程之規劃延續本校國際接軌絲路計畫為標的,繼續辦理赴海外研習、研究、考察、展覽等開課內容。於2015年6月29日至7月10日舉辦「絲綢路之古長安與敦煌壁畫藝術探討」,一路從陝西到甘肅,規劃探討書畫、壁畫、佛教繪畫、雕刻作品風格演變,親臨洞窟探究唐朝以前壁畫製作、技法與保存之現況了解。
此次絲路之旅重點安排為進入洞窟實地觀察壁畫,其中的內容與分析畫面結構及色彩表現即是本次課程中的重點研究之一。白天進行洞窟觀察記錄,參觀麥積山石窟、西千佛洞、莫高窟、榆林窟等地,並於晚上進行專題講座,並請到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侯黎明教授、敦煌研究院教授邵宏江教授進行相關專題,探討了解洞窟繪畫之保護計畫與敦煌地區之中西文化學問。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級的文化遺產,也是佛教藝術的重要保存地,西元1987年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此次參訪敦煌壁畫藝術的同時研習相關史料文獻,作為深入分析作品的基礎,論述作品意義、美術史上的定位與其在文化脈絡中的歷史價值與意涵,都是本次參訪的核心價值。
活動宗旨與目的
規劃暑期海外研習之目的除了在於培養學生除具有專業素養之外,並為讓學生進行體驗交流、學生的視野得到擴展,從出國前蒐集資料、整理預將研究的對象開始,配合行前研習及返校後的研習心得撰寫與發表分享,與帶隊老師-錦濤主任,共同構成一門海外研習課程,學生們皆用心準備,並於抵達現場時進行參照對比並目擊記錄,於返國後將所學所聞畫成作品展現學習成果。
此次海外研修主題以「絲綢路之古長安與敦煌壁畫藝術探討」主軸計畫,去發現絲綢之路當中的藝術特色,漢代以前中西方的文化就在此匯聚交流,到了唐朝更是繁榮興盛,此地是中國地區通往西域各國到達西方歐洲世界的交通要塞,古代歐洲繪畫與中國中原繪畫藝術便在此地的石窟壁畫與石刻雕塑精彩呈現,體現了不同時期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並了解位處河西走廊之西的「敦煌」就是一個重要的咽喉之地的周邊與現況。
書畫系秉持著持續讓學生親身真實地接觸不同文化環境或探索中國古代美術史的內容為精神,帶領學生踏出校園並帶領學生前往國外研習,此次實地走訪中國,親自到敦煌石窟進行實地訪察之後,看到文物現況,對文物有更深的了解,包括此次走訪的敦煌皆讓學生們印象深刻及感動,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等洞窟壁畫與佛像,一座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石窟,內容十分豐富也相當深刻,除了讓學生能更深入思考壁畫所呈現的媒材以外,洞窟的四壁、窟頂和佛龕內,內容博大精深,我們也能就壁畫內容有更進一步的了解,例如不同朝代的佛像、佛經故事、神怪、供養人、飛天等題材。有異於想像式理解,這是一種從對研究對象的資料的第一手掌握,也為奠定學生學術研究的實地考察精神,持續讓學生親身真實地接觸不同文化環境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