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研究成果】無形文化資產研究中心 -「交趾陶無鉛釉藥研究初探」

最後更新日期 : 2022-10-14
計畫名稱:
交趾陶無鉛釉藥研究初探
 
計畫期程:
111年6月1日-111年10月31日
 
研究人員:
計畫主持人:張助理教授庶疆
古蹟藝術修護學系碩士一年級研究生:簡丹
 
研究摘要:
傳統交趾陶的製作過程,調釉、施釉扮演重要的一環,如同為陶土穿上一件亮麗的衣服,而在台灣交趾陶之釉藥發展史中,鉛釉體系因其燒製溫度較低且穩定的色彩、亮度呈現使其有最為完善的製作方法及配方,近年因醫療衛生意識逐漸抬頭,我國對於「鉛毒」可能造成之危害已有新的認知,開始更換可能造成慢性鉛中毒影響之日用品和設施,而傳統交趾陶因鉛釉體系中的重要元素「鉛丹」和「鉛白」之影響,使此項傳統技藝在施作文創或生活商品上碰上困境。
 
  本次實驗以比較即對照之方式,以傳統鉛釉(鉛丹、石英、高嶺土、CMC羧甲基纖維素)為對照組,玻璃粉為實驗組以加入相同的金屬氧化物進行之一系列無鉛釉藥比較實驗,記錄無鉛化釉藥之成色、狀態,期盼達到鉛釉呈色效果及穩定度。
 
研究方法:
進行無鉛釉藥之研究與實驗,藉由資料研究、實驗操作等方式,以素燒成果較白之瓷土為試片,玻璃粉則代替是鉛釉中的鉛白及鉛丹作為助熔劑降低熔點,並在其中調整玻璃粉、金屬氧化物、黏著劑、溫度等因素,在每一階段實驗中紀錄比較燒製成果,從中獲取較接近鉛釉色澤及光亮呈色汁配方,並加以延伸,實驗之試片編號以溫度、玻璃粉編號、金屬氧化物、色粉之名稱縮寫構成。
 
結論
  本次無鉛釉藥研究初探以傳統交趾陶常用之鉛釉作為對照組進行比對,在交叉實驗觀察的同時尋找最能跟換釉中含「鉛」之傳統釉藥的替代配方,在每一階段的實驗、燒製過程皆為最新的嘗試,包含期盼達到原先鉛釉擁有之亮度、顏色穩定程度以及釉體流動及無氣泡程度等,但本次研究僅將四種玻璃粉進行實驗燒製,未來是否有更多不同替代配方仍需長時間研究開發。
 
  無鉛釉藥使用於生活用品,而在傳統交趾陶上釉過程中,多使用鉛釉進行塗色,除了無鉛釉藥體系相較鉛釉體系所需溫度較高外,不易取得以及傳統交趾陶多以廟宇裝飾、擺件、吊件等裝飾性導向質為主等原因, 使無鉛釉藥與傳統交趾陶結合使用之處較少,其實以本次無鉛釉藥開發實驗初探仍為無鉛釉體系的冰山一角,在未來包含顏色研發、亮度與反應之優化實驗、與交趾陶鉛釉替代應用等皆是能夠延伸之方向。
 
未來展望
1.顏色色系逐漸豐富
本次無鉛釉藥研究助熔劑使用為玻璃粉,經過幾個階段的燒製成果看得出,玻璃粉內部成分對於金屬氧化物最後的呈色影響較明顯,相對於金屬氧化物顏色偏離鉛釉對照組之顏色,由T288紅色色粉在不管以何種玻璃粉作為基底釉,或添加減少配方成分及窯溫,亮度透明度雖然有所改變,在呈色上卻保持紅色樣貌,色彩偏差較小,觀察得出色粉在與玻璃粉等配方熔合時,較不容易改變其顏色。本次就使用之金屬氧化物及色粉較少,為了能更清楚的比對出每一組之釉體變化僅使用六種金屬氧化物及色粉做為比對,所呈現之顏色有限,而未來能夠以此次研究做為基底,進行釉藥顏色配方的開發,期盼達成釉藥顏色從深至淺個個色系之變化,且能夠穩定於坯體表面的無鉛釉藥配方。
 
2.降低無鉛釉藥調配困難度
製作交趾陶的過程中,調釉、配釉、施釉為重要步驟。期盼未來能夠建立如同鉛釉體系一般完善穩定的無鉛釉藥調配過程並加以記錄,降低無鉛釉傳習困難呈度,以及能夠更好的推廣應用,使傳統交趾陶工藝能夠以更為大眾所知
 
3.無鉛釉藥之實際應用
         傳統交趾陶工藝在無鉛化後,已經不再有鉛毒疑慮,便能有非常大的發展及推廣空間,除了原先的裝飾性物件外,能夠逐漸向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伸展,創造出既具傳統交趾陶觀賞價值及精神又兼具生活用途之產品,這些更加貼近生和的物品除了外實用性與裝  飾性外,更在其中發揮出傳承推廣作用,使傳統交趾陶技藝不再侷限於廟宇民居,能夠延伸至社會生活中。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