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活動紀錄】關於21世紀新藝文機構的思考

發佈日期 : 2021-11-29 公告分類 : 藝政所-成果,活動花絮

 

活動目的及主旨:

博物館建築不只是硬體設施上的形式表現,賴香伶老師曾任上海外灘美術館創館館長、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執行長,賴香伶老師以此兩個案例分享博物館透過策展、人才培育等活動作為博物館驅動營運與城市的基地與平台。

活動簡介:

【上海外灘美術館RAM】

成立於2010年,位於上海外灘源,原本是公共文化與科學交流中心,是中國最早的現代博物館之一。外觀融合西方與東方元素,具有精緻的中式藝術風格,1932年由由英國建築師George Wilson設計而成。2007年由英國建築師David Chipperfield修繕改建為上海外灘美術館。因其歷史背景、地理位置,定位為當代藝術、國際視野、人才培育,建立跨領域、跨區域、跨產業的交流網絡。

賴香伶老師任職時,適逢2010年上海世博會前夕,須趕在展會前開館,一年的籌備時間下,策劃開館展《蔡國強:農民達芬奇》,展現中國農民對於現代化的追求,展覽同時也開啟對有關世博會的歷史與本質、政治和意識形態等對當代文化議題的討論。

接著,邀請侯瀚如策劃《日以繼夜,或美術館可為之若干事》,討論美術館如何作為一個公共空間,這對於中國是個很重要的議題。並衍生出「藝術夜生活」的活動,目前已是常態性活動之一。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

C-LAB2018年開始啟動規劃。前身為舊空軍總司令部,經歷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臺灣省政府之工業試驗所大安所,1949年改為中華民國國防部空軍總司令部等不同身份。目前尚有超過一半的建築尚未打開,

C-LAB定位為從01的創新生態系,願景以文化實驗驅動產業轉型,由孵育實驗的創新生態系,連結產製傳播的產業生態系。孵育創新實驗,提供支持系統、架構文化實驗生態系統、媒合文化和科技,鼓勵跨域協作作為核心使命。整合為藝術、科技、社會三個發展面向。

賴香伶老師擔任執行長期間,打開圍牆,將原本肅靜的軍事基地轉型為大眾親近的場域,曾策劃實驗建築、負育群帶聚落、玩聚場、聲響藝術節等活動帶入民眾參與,活動空間。

此外,也著重於人才孵育,成立聲音和音樂研究中心、未來視覺實驗室、青年策展計畫、CREATORS聲鬥陣等計畫與活動,落實其「當代藝術」、「科技藝術」、「社會創新」三大平台的理念與願景。

 

賴香伶  賴香伶  

賴香伶  賴香伶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