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成果公告】2022國際藝術教育線上交流論壇

發佈日期 : 2022-08-05 公告分類 : 活動花絮,國際處-成果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為迎向全球之藝術教育潮流,今年首屆與馬來西亞留臺校友會聯合總會合作辦理「2022國際藝術教育線上交流論壇」(CIAF, The Conversation of International Art Education Forum),以促進臺馬兩地了解雙方當前的藝術教育現況,與當今的國際藝術教育趨勢,並藉由來自不同文化與地域的藝術教育學者與專家交流彼此之經驗,提升雙邊藝術教育之視野。

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司長李彥儀博士於開場致詞及專場一「馬來西亞、臺灣兩地推動教育國際化之經驗交流」引言時表示,臺灣與馬來西亞之連結密切且重要。而臺灣高等教育近年來積極發展「新南向政策」,由於馬來西亞有廣大的華人族群,向來都是境外生最大的來源國之一。為加強臺灣與馬來西亞教育圈更密切的橫向與縱向連結,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推動僑教政策,發展「培英計畫」,提供東南亞及南亞國家之講師到臺灣就讀碩博士學位、與馬來西亞學術資格鑑定機構(Malaysian Qualification Agency, MQA)共同簽訂「學歷資格互認聲明」等,實施多年來成果豐碩。臺灣社會向來民主自由、生活機能完善且便利,同時政府更提供僑外生畢業後留臺就業、創業及定居的協助,以響應政府育才、攬才、留才、用才的政策目標。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校長陳志誠博士於開場致詞時及專場一發表時表示,臺灣藝術大學孕育了許多具有國際宏觀視野的藝術人才,而本校馬來西亞校友於臺馬兩地藝術領域(特別是電影與多媒體)中皆有傑出的表現,也常是馬國文化圈的中堅力量。臺藝大在藝術環境與業界生態中營造了一條龍的學習環境,更致力使學生可以拓展國際化的連結與多領域的專長。在教學環境的整備上,從課堂到殿堂,無縫接軌,如臺藝大創造的大工坊,能養成式地導入業師,教師、與外籍教師共同授課,希冀帶給藝術學子更多元化的學習平台,致力打造臺藝大高等藝術與文創教育的領先地位,成為馬來西亞學子出國研習藝術的不二首選。

馬來西亞留臺校友會聯合總會會長拿督陳榮洲醫生局紳於開場致詞與專場一時表示,臺灣政府於1951年開始推動僑教政策,60位大馬學長姐選擇到臺灣升學,畢業後回到大馬延續了中文教育值至今日。而藝術多方面人才的培育中的流動性(mobility)相當重要,不管科技發展如何快速,人文藝術永遠是最基礎的能力。臺灣為已開發國家,生活有一定的水平,高等教育也具有國際的水準,教育更有政府的補助,學費相較之下非常划算。留臺聯總為鼓勵更多的馬來西亞學子至臺灣求學,發放2年補助2萬馬幣的獎學金,並從過去注重在華語和獨中的學生輔導,拓展到印度、馬來裔等學生與所有馬來西亞國人,於此展現馬國多元文化與種族的兼容並蓄。而聯總除了對學生的留臺升學有諸多輔導、亦關切其就業,並提供創業、創作、募資等支持,更期望未來可以在馬來西亞尋找類似商店街的空間,讓藝術創作的人才可以有機會展示其作品。

於專場二「藝術教育中的創新思維與責任」中,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合作基金會執行長陳美芬博士提到,高教基金會積極地以Study in Taiwan為形象向全世界推廣臺灣每一所大學院校,而在全球三大洲的教育者年會中,總能見到臺藝大在第一線承擔起最重要的國際交流工作。陳執行長肯定陳校長於臺藝大與歐洲間努力建立的鏈結,使國際教育的發展具備不同面向的亮點;亦有幸聽到陳總會長在未來領導留臺聯總計畫中的著墨,讓馬國學子受惠甚廣。在200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舉辦的第一屆全球國際藝術教育大會中,明確地將藝術教育視為未來國際教育最重要的一環,在現今面臨到國際政治局勢及經濟的快速變遷、文化轉型、疫情期間國際移動模式的轉變,藝術教育始終是穩定青少年學習及未來發展的核心教育。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國際事務處處長江易錚博士介紹了以臺藝大作為視角所思考的藝術教育中的創新與責任。江處長表示,臺藝大是臺灣於各藝術領域發展最完整的藝術大學,近年來更創新地成立了五個研究實驗中心,致力於跨領域與產學合作的建置。於許多新型的國際交流策略中,臺藝大努力推動協作式線上跨國學習(Collaborative Online International Learning, COIL),透過與來自世界不同地區學生組成小組,學習跨文化協作與溝通。日前本校師生便曾以藝術、設計為媒介,探討全球性議題及對世界的責任。除此之外,今年臺藝大國際處首次舉辦的夏日學校,邀請到德國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 15)策展團隊及參展藝術家共同探討環境永續與資源共享的概念,加上本校推動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與對教育部「全民美育旗艦計畫」的參與,都是臺藝大一直以來致力於藝術教育中的責任。

而馬來西亞藝術家,也是吉隆坡循人中學的教師莊永瑞則以自身推動的教學個案進行發表。在團體教學中,莊老師帶動學生在空白牆壁上創作,不僅能改變環境,學生亦能在過程中接觸藝術、形成創新思維。而莊老師認為個人藝術創作則是需具備傳道授業對於認知、技巧、情境等各項要素,就此莊老師提出六要點:課前準備充分、課堂教學條理連貫、尊重學生思想並引導其產生學習興趣、適時評價學生作品並不斷提升教師自我教學品質,以此作為藝術教育所應具備之責任與義務。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主任秘書邱啟明博士於專場三「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藝術教育現況」中擔任引言人,提及臺藝大每年有超過三百場以上的展演,透過藝術的實踐以達到美感教育的目標,更肯定第一線與學生接觸的教師們在藝術教育中的付出與努力。

芙蓉中華獨中校長蔡親煬博士首先分享其身為教育工作者的經驗,談及自己雖非藝術本科系出身,卻在工作及生活中頻繁接觸藝術。他認為藝術能培養一個人的審美,對於個人成長更至關重要。學習藝術如能從多個角度看待,自然而然形成多角度之審美觀,未來在面對每一個挑戰時,即能從囊中拿出相應之對策。以芙蓉中學推展的項目為例,學校提供學生創作平台,由學生自行策畫展覽,在美術、立體藝術、攝影、書法及芙蓉中學特有的工筆畫等種類中皆有作品展出。蔡校長鼓勵學生盡情在藝術領域上發揮,並認為學校也不應過度干涉其創作。同時蔡校長也表示,藝術教育應追求多元,除升學的目的以外,藝術也是讓學生能平衡學習壓力的重要活動之一。

身為馬來西亞重要獨立編舞家,曾任臺灣雲門舞集舞者,目前擔任峇株華仁中學舞蹈團指導教師的劉傑仁接著談及馬國舞蹈教育現況。和臺灣的藝術專科相比,舞蹈中學教育在馬來西亞獨立中學是以聯課活動的形式進行,每週有兩次活動。若扣除公共假期,每年僅約有25週的教學,因此面臨到學生基礎能力薄弱、師資城郊分配不均及舞蹈教室設備不足等問題;而多元舞蹈種類對於學生學習有益,卻更需投入時間掌握不同風格;另外,面對潮流文化的影響,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掌握中華文化肢體語言以啟發當代舞蹈觸覺,培養生活美學態度,亦是現今所遇到的挑戰。即便如此,劉老師仍肯定同學們在課餘時間的努力,在聯課活動的指導下學生越見具備溝通、協作與領導能力。未來期盼舞蹈教育在以專職舞者為主流訓練的系統之外,更能開展舞蹈普及教育及跨界應用相關課程;亦期盼教育環境在入學考試門檻上具備調整空間,以鼓勵喜愛舞蹈的學子有更多學習機會。

最後,曾任新紀元大學學院戲劇與影劇系系主任的戲劇教育工作者與藝術家孫春美老師爬梳了馬來西亞的戲劇教育發展史,接著談論戲劇教育在馬來西亞的發展與成效。孫老師歸納出了諸多中學戲劇教育的重要性:戲劇教育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挖掘才華以建立自信心;大型演出培養學生責任感、群體合作及美學鑑賞力;教師為未來藝術院校開闢就業之路,提升中學人文素養;使學生成為國內外藝術大學的新興力量,為國內外表演藝術培育未來觀眾。孫老師同時也勉勵大家 “Acting is believing” ,讓中學生在參與戲劇表演當中發現自己,找到自我的位置,進而能共創更美好的世界。

臺藝大國際事務處處長江易錚博士在閉幕致詞時,特別感謝此次馬來西亞留臺校友會聯合總會會長拿督陳榮洲醫生局紳、彭慶和署理會長與其團隊對此次活動的大力支持,還有參與此活動的諸位引言人和與談人,特發感謝狀。江處長指出,相信透過本次論壇串起了臺馬雙邊藝術教育的交流,並開啟了持續互動的可能性。希望未來能以此進一步接軌國際,創造集體共好之藝術遠景。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