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台灣客庄瀏覽

發佈日期 : 2011-04-14

活動名稱    台灣客庄瀏覽
計畫名稱    2-3「五適」職涯啟蒙教育
活動日期    100/04/14~100/04/14
主辦單位    古蹟藝術修護學系
活動紀實    

        <臺灣客家的分類> 現今臺灣客家的分類,主要採取客家話腔調的差異,有所謂的「四海大平安」之說。這是按照客家的祖籍來源與其不同的客家話,區分為四縣、海陸、大埔、饒平、詔安等五個亞分類。其次,也有按照其居住地區而有:北部客(上背客)、東勢客(大埔客)、六堆客(南部客、下背客)、東部客(後山客)、都會客家的分類。

       <福佬客:「客底」的福佬人> 1963年,林衡道教授將彰化員林地區已經不會說客話,改說福佬話的客家稱為「福佬客」後,大家才漸次意識到客家在臺灣的漸次隱形,其實,還有更多的客家潛藏全臺灣各地。

        <客家居山?迷思與事實> 在19世紀中葉中國納入全球市場網絡之後,中國南部的特產茶葉,與臺灣的特產樟腦,使得臺灣的重心北移,順勢也改變了北臺灣客屬的生活。這期間許多武裝性的土地開發「隘墾」,將客家推往原先屬於泰雅族、賽夏族的地域,也使得「客家居山」的印象深烙人心。

        <或隱或現的中臺灣客家> 大臺中地區的客家緣起,得自廣東潮州府大埔縣的張達京說起,他因為娶了巴則海平埔族頭目的姑姑,在此權重一時,漢人稱他為「番仔駙馬」。1723年官府任命他為溝通「番」漢的通事。他與頭目潘敦仔開鑿多條水圳,臺中平原因此化荒埔為水田。同時他要求巴則海人若要使用水圳,就得按比例讓出所屬的土地給他,這就是的「割地換水」協定。他和來自西螺的詔安客廖朝孔等人籌組了「六館業戶」,成為北臺中一帶最大土地開發公司。 由於張氏是大埔縣人,所招募的同鄉佃戶也就特別多,這使臺中的豐原、東勢地區成了全臺大埔客家移民最密集、分布最廣的區域。除了張氏本身成了遍布這個地區的大家族外,其他如豐原的朱、嚴、尤、連,神岡的劉,潭子的羅,大雅的蔡、朱,霧峰的曾、何、巫,東勢的劉、曾、何、巫、廖、田、吳,石岡的劉、郭、鄭,新社的劉姓等都來自大埔。

        「東勢」一名得自本地位於張達京墾區的東側,原先開始入居的是伐木造軍艦的軍工匠,日後成為內山和平地的交易中心,所以有「匠寮」地名與木業祖師爺的「魯班先師廟」。東勢及鄰近的石岡、新社,也成為曾經一度遍布臺中縣市的客家人,最後僅能守住的客語通行領域。 <西臺灣平原:三種客家齊聚> 廣義的西臺灣平原,包括彰雲嘉南等五縣市,印象中是罕見客家的區域,但其實隱藏為數不少的福佬客,以及20世紀自北臺灣移居的再次客家移民。

        彰化平原的中部是臺灣福佬客研究的發跡之地,但福佬客分布絕非僅限於彰化,雲林、嘉義、臺南的平原精華地帶,在國道一號、省道臺一線、臺鐵等三條主要交通線沿線,都可以見到比例不一的福佬客。

        另一類客家則為詔安客,雲林大西螺地區的西螺、二崙、崙背等三鄉鎮,是全臺灣最顯目的詔安客分布區。 <雲嘉南福佬客> 雲林縣斗六與古坑交界一帶,以現今雲林科技大學為地標,即是清代文獻中所稱的「前粵籍九莊」,而沿雲林與嘉義臺一線兩側;雲林縣的斗南、大埤、古坑、元長,嘉義縣的大林、溪口、梅山、民雄等鄉鎮;則有「太和街三山國王五十三庄」,以及兩處臺灣馳名的媽祖聖地,新港與北港之間,都是以三山國王為識別的福佬客地區。嘉義沿山的梅山、竹崎、番路、中埔,臺南的白河、東山也處處可與福佬客遭遇。 <雲嘉南的北部客家再移民> 臺灣最寬闊的雲嘉南平原地帶上,除了大西螺地區的詔安客外。分布最多的其實是福佬客,只有少數日治時期整治的河川新生地,例如雲林林內、斗南、土庫、嘉義大林等地,才有少量北部客家再移民。但是靠近丘陵地區,如雲林古坑、嘉義梅山、竹崎、番路、阿里山、中埔與臺南白河、東山、玉井、楠西等地,則較多見有山居經驗的北部客家。 平原上的北客移民多以農作為生,而丘陵地山區的移民則有幾項標誌性的客家產業,諸如早已消失雲林樟腦產業,嘉義與臺南的茶葉、菸葉與林產、鐵路等。

        「堆」除了是清代駐紮營地用語外,也取「隊」的近音,所以六堆如同國家的軍隊。這是高屏一帶客家人以「六堆」為認同標誌的來由。平定朱一貴後,六堆仍保持聯防組織於不墜,哪些村莊屬於那個「堆」的防務也一直沿用下來,進而使客庄的居民,以「我們是哪個堆的」說法自居。六堆 遂由民兵團練的稱謂,逐漸變成客屬聚落住民的識別標記。 六堆也與中北部客家依山而居的情況不同,或是說濁水溪以南的客家地區,多半是灌溉良好的平原。 <國境之南 半島客家> 六堆客家早在乾隆年間,就在車城的保力村建立聚落。 恆春在晚清設縣後建立城池,建築師就是來自嘉應州的梁燕,他迎請三山國王做為恆春的「鎮城縣主」。恆春城南門內原為客家集中區,至今文化路的部分仍舊稱為「客人 街」。文人對恆春城的描寫是「居民盡是他鄉客,一半漳泉一半潮」。以佳洛水風景區聞名的滿州鄉,乃是客家移民在恆春地區最密集之處。敬字亭和墓塚型的伯公,與六堆地區同出一轍。這裡把門額堂號的堂字寫在中間,女性先祖稱為孺人,客家風俗歷歷可見。從永靖、太古公、響林、港仔等村,一直到牡丹 鄉境的旭海,客家移民的足跡處處。

        <從海隅到山陬> 清代的成廣澳今稱小港,屬臺東成功鎮管轄,是東海岸唯一的天然港口。而來自屏東內埔的溫姓,是此地最早的兩個漢人家族之一。所以六堆的客家,成為東海岸最早的漢族移民。到了大正年間,為了開展海岸山脈的樟腦產業,日人又引進精擅製腦的北部客家。而在日本內地移民政策失敗後,以製糖、伐木為主要產業的花東縱谷,吸引了一批批的北部客家前來。花東的家移民潮大概到1960年代才停止。花蓮市、吉安鄉視為花東縱谷北側客家的集中區,壽豐至鳳林之間則為另一集中區,而瑞穗以下直達臺東市間的縱谷中、南段,包括玉里、富里、池上、關山、鹿野,則是東臺灣客家最密集的區域。

瀏覽數: